《集约化供水项目绩效评价开展的思路探究——以A地区郊区集约化供水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 2018-04-10 11:24:11 来源:《财政监督》 2017年4月15日 2017年第8期
访问次数 :1561

《集约化供水项目绩效评价开展的思路探究——以A地区郊区集约化供水项目为例》    

 

【摘要】集约化供水是指高效、合理地进行水资源配置,集合原水统筹、水厂归并、一网分片、优质配套服务的自来水供应模式。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结合A地区郊区集约化供水绩效评价项目的开展经验,分析该类项目开展的的难点与处理方法,并对评价的关键点予以研究探讨,望能为同类型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供水系统   集约化  绩效评价

集约化供水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既是水务工作的一环,亦是民生工作的一环,是关系郊区、乡村居民的用水水质和饮水健康的重要举措。A地区作为淡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其供水能力和供水水质一直处于全国前列,然而依旧存在市区与郊区供水差异的情况:郊区在内河、公共供水深井等水源取水现象普遍,水源水质难以保障;加之下属地区原水水厂、大型自来水水厂以及原水管线较少,故郊区多通过小型水厂就地取水、加工供水,从原水水质、出厂水质方面均与市区有所差距;输水管线多为水泥管道,材质较差、损坏较大,供销差、漏损率较高,同时易形成输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市、郊供水差距。因此,A地区集约化供水工作最重要的工作便是通过一系列水厂修建和管网布置,缩小市、郊供水差距,切实改善郊区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用水问题,同时通过优化供水、输水模式和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使市、郊水价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统筹发展。

然而,A地区集约化供水工作由A地区供水管理处进行行业管理,A地区各下属地区水务局、供水所等单位具体实施,具有实施单位多、分布区域广、项目内容多且杂,不利于A地区供水管理处统筹安排、监督管理,因此,为充分了解各下属地区集约化供水工作开展进度、分析其开展成效,A地区水务局、供水处通过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该地区郊区集约化供水工作开展绩效跟踪和绩效评价,在项目期间(2010-2015年)内开场两次绩效跟踪,项目完成后开展一次绩效评价。

一、集约化供水项目绩效跟踪及评价思路

(一)绩效跟踪及评价关注重点

集约化供水项目既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同时也是重大民生项目,因此对集约化供水项目的跟踪、评价思路和指标设计要充分考虑、结合两种特性,除重点关注工程建设情况、质量方面外,同时关注其社会效益。

针对集约化供水项目,绩效跟踪阶段重点关注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工程工作情况,包含跟踪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作合规性检查,同时对资金到位、执行情况进行关注。

绩效评价阶段重点关注工程项目前期情况、开竣工时间、竣工验收情况、审价报告情况等,即考察工程的程序、内容合规和质量合格的情况。此外,应对供水水质、水压、供销差、管网漏损率以及受益居民满意度进行分析,从而评价集约化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参考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原理,遵循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以及经济性原则,评价组设置了项目决策、项目管理、产出和效果四个一级指标。但区别于一般的绩效评价项目,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A地区及各下属地区集约化供水工作成果,指标体系评分办法采取对每个下属地区分别进行考核,再根据各下属地区总体情况加权分析A地区整体情况。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对于评价主体完全细化到下属地区的指标,例如“补贴资金到位率”等,下属地区采用各自的绩效分值,整体绩效分值取各下属地区的平均分值;对于部分考察项目整体的指标,例如“项目立项必要性”等,仅对A地区层面进行绩效打分,下属地区统一采用市级绩效分值。

在具体的指标设计中,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设置的决策、管理以及产出类指标基本与其他工程类项目无异,仅在质量指标中设置了管网漏损率。在效益类指标的设计中,充分结合A地区供水规划、集约化工作任务目标以及行业规范、行业标准,设置了原水统筹度、供水规模增长率、管网水7项合格率等效果指标,对于效果类指标的设计思路的具体说明详见表1

表1 集约化供水效果指标指标体系设计要点

序号

指标

考察要点

序号

指标

考察要点

1

原水统筹度

考察是否所有水厂地表取水都集中到A地区明确的四大水源保护区内。

8

介水性疾病发生数

考察项目的开展是否有改善供水的安全卫生情况。

2

供水规模增长率

考察供水规模的增长情况。

9

居民满意度

考察居民对水质、水压等的整体综合满意程度。

3

供水产销差率降低率

考察供水产销之间的差异降低情况,即失窃水、漏失水以及水表精度误差的改善情况。

10

区域性公共供水企业建设情况

考察是都建立了区域性公共供水企业,以实施规模经营。

4

管网水7项合格率

考察管网水的合格情况。

11

供水服务站覆盖情况

考察供水服务站是否覆盖了全区供水范围。

5

出厂水9项合格率

考察管网水的合格情况。

12

水质监测点建设情况

考察是否有在管网末梢按规定设置水质监测点。

6

郊区与中心城区水质差异率

考察城乡供水均衡化、一体化情况。

13

水压监测点建设情况

考察是否有在管网末梢按规定设置水压监测点。

7

用户水压提升率

考察用户水压提升情况。

 

 

 

二、评价工作的开展与评价结论

(一)评价工作开展过程

评价组前期根据A地区集约化供水实施意见中的任务安排和指标体系设计了基础表,并发放各下属地区相关单位填写,经过2次远程交流反馈、1次现场交流反馈后,确定最终的基础表数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打分。评价组在项目开展期间实地访问了各下属地区水务局及相关建设实施单位,完成基础表数据复核,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工作,对项目文件资料进行核查,并对项目相关居民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其中,居民满意度问卷发放362份,回收362份,有效问卷36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99.45%;对A地区郊区集约化供水项目的制度管理、合同签订以及资金支付等情况进行核查,每个下属地区随机在原水工程、水厂建设、管网建设、小水厂关闭四个项目中各至少抽取1个具体工程进行核查,共抽取24个项目。

(二)评价结论

运用上文提到的指标评价体系及评分标准,通过基础数据填报、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的数据,评价组对A地区郊区集约化供水财政补贴资金项目进行了独立客观地评价,结合各下属地区项目执行实际情况,最终根据下属地区得分平均后得到的评价结论为“良”。其中,项目决策方面较好,得分率较高,项目绩效方面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有:各下属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施工进度延缓、供销差率和管网漏损率相对较高的问题仍存在。

三、关于集约化供水绩效评价的进一步探讨

集约化供水绩效评价与一般工程建设类绩效评价的主要区别在于,集约化供水不仅涉及基本的工程建设内容,需要用工程建设项目思维进行考察,同时又作为覆盖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健康与用水安全的民生项目,需站在民生角度去思考问题,考察其社会效益。具体包括:

(一)集约化供水绩效评价需关注的特殊点。一般工程建设类绩效评价重点考察工程管理、项目产出类指标,效益类指标以工程质量衍生类的效益指标为主、经济效益类指标为辅,在权重方面,项目立项、管理及项目产出类指标权占比大、考察深度较深;集约化供水绩效评价与一般工程建设类绩效评价的主要区别在于,集约化供水不仅涉及基本的工程建设内容,同时又作为覆盖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健康与用水安全的民生项目,需站在民生角度去思考问题,除考察其管理因素外,还需重点关注社会效益,集约化供水绩效评价中工程相关指标权重占比约为50%,其余50%权重应重点分配至效益类指标。

(二)集约化供水绩效评价需攻克的难点。一是财政补贴资金支出和使用的考察难点。就现有预算执行指标,只要满足财政资金从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既可,然而在地区集约化供水项目中,不同下属地区因相关制度不同、实施单位性质不同而资金拨付方式不同,有国库直拨、财政专户拨付、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现有考察方向均是以国库或财政账户划拨出为准。因此,为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在开展项目时因对具体实施单位(供水所、城投公司、自来水公司等)进行现场调研、资料核查、财务核查,对实施单位的合同支付情况进行抽查,通过对整体工程资金抽查、核查,分析其财政资金的合规性。二是需具备完善的工程管理和供水系统的知识体系。集约化供水项目专业性较强,这就要求评价人员首先必须具备基本的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在核查过程中对工程本身的考察才能客观准确;其次,在核查过程中会涉及相关专业术语和行业标准,要求评价人员对供水系统相关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准确完成集约化供水项目的绩效评价。

随着A地区绩效评价工作的逐渐深化和推广,未来供水系统的绩效评价工作会有序增多,集约化供水项目的结束,不代表集约化供水工作的结束,后续的集约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工作仍将开展。A地区供水处将逐步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在后续小口径、深度处理等衍生项目中,继续利用集约化供水绩效评价积累的理念和经验,开展衍生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Z].1994-7-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Z]. 2007-10-23